南海发展高水平农业 让科学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24-11-30浏览次数:10

晚秋时节,佛山南海华豆科技育种基地迎来了丰收。

11月29日,岭南复耕地种植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现场会暨南海区发展高水平农业校地合作对接会在里水镇举办。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甘肃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佛山大学及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专家学者,齐聚广东华豆科技有限公司大豆育种繁种基地,了解“南方大豆”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

岭南复耕地种植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现场会暨南海区发展高水平农业校地合作对接会在里水镇举办


现场,华南农业大学组织专家组对华夏24号大豆复耕地高产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据悉,现场测得华夏24号大豆种植密度1.9万株/亩,实收大豆产量256.86公斤,籽粒平均含水率11.8%,按标准含水率13.0%计算,实收亩产干豆232.69公斤。该基地种植的“华夏24”大豆品种亩产达到232.69公斤,比全国的大豆平均亩产翻了近一倍。

华豆科技是里水高水平农业的代表企业之一,2022年在贤鲁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目前,该园区主要为大豆育种基地,选用华南农业大学最新选育的大豆品种“华夏24”,并配套了高效的栽培技术集成。2024年8月13日,华豆科技基地采用起垄和机械播种一次精简播种技术,无人机喷药,机械化收获,实现了大豆全程种植精简机械化,节省了人力和成本。

华豆科技育种基地是南海高水平农业的缩影。今年,在“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南海把高水平农业纳入其中,形成“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

活动期间,政、校、企三方交流研讨,赋能南海高水平农业发展。参会人员就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对接,推广华南大豆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大豆产能和自给率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讨。
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院长王应祥从大豆的战略地位和广东发展大豆的可行性、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主要成果和进展、研究院与南海区合作大豆的现状和展望等四个方面作了介绍。

现场,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发展规划和农业领域的相关学科及科研成果。薛红卫表示,希望能与南海各级政府及各企业界产业界,进一步加强合作,通过资源整合、深化协同、深化创新,共同推动食品、育种,以及整体农业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南海历年来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未来如何推动农业高水平发展?南海区区长王勇提出了六点想法:要有百千万工程的战略高度;要有一二三产业的统筹融合;要有种技材领先的科创赋能;要有产供销企业的龙头品牌;要有水土气环境的生态保障;要有政企村联动的长效机制。

一要有百千万工程的战略高度。“百千万工程”是牵动发展全局的关键之举,是关系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也是促进固本强基的务实之举,推进“百千万工程”,就是要紧紧地抓住产业。

王勇表示,推动“百千万工程”,发展农业十分重要,不仅落实了粮食安全责任,也是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南海要把发展高水平农业放在推进“百千万工程”战略高度来推动。

二要有一二三产业的统筹融合。王勇谈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实现高水平农业的基本路径。一方面要稳住农业农田,保障土地要素供给;另一方面要利用工业化手段,将工业生产模式复制到农业上,与第三产业紧密结合。

接下来,南海要继续推动一二三产业互相融合,相互推动。

三要有种技材领先的科创赋能。“种”指要把育种牢牢地抓在手里,尤其是花卉种子的育种工作。“技”指种植、养殖的技术。“材”指种植、养殖所使用的器材和农药、兽药等材料。王勇表示,这三者与南海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紧密相关,要以科创赋能高水平农业发展。

四要有产供销企业的龙头品牌。王勇介绍,南海引入了不少农业企业,但企业知名度还不够高,要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就要牢固树立开放、走出去的意识,要有全产业链运营的战略。

五要有水土气环境的生态保障。当前,农业最根本的保障是生态环境,水、土、气与其息息相关,推动环境治理,尤其是治水、大气保护等工作,是人民群众安居的当务之急,也是高水平农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六要有政企村联动的长效机制。发展高水平农业,既需要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系统推进,也需要企业作为主体,全力开拓市场。与此同时,南海要有长远的眼光,加大投资力度,将较低成本的资金变成未来可增值的资产。而村一级未来若想要增加收入,高水平农业是有战略前景、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方向。

王勇强调,南海将继续发展高水平农业,深化校地合作,真正让科学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南海担当。